新三板分层前“大变阵” 公司纷纷谋求转板A股IPO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5月27日,全国股转系统发布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试行)》,并将于6月27日起施行。长期以来市场均认为,分层制度的落地,将有利于新三板市场凸显企业投资价值、提升流动性。而如今,分层制度已是板上钉钉,市场也翘首以待红利释放,但部分三板企业却开始谋求IPO上市。
本站新闻记者通过全国股转系统公开信息梳理发现,自5月新三板分层方案公布至记者截稿,共有49家新三板公司发布了“关于上市辅导的提示性公告”,“排队”IPO。
其中一家三板公司董秘向记者表示,此前公司已向当地证监局报送了辅导备案登记材料,证监局也已于去年受理了前述辅导备案登记材料。“股转系统最近下达关于公司重大事件披露的要求,进入辅导是必须公告的,且限时补发披露,所以我们披露了”。
6月初,股转系统曾向各主办券商下发《关于加强挂牌公司重大事件信息披露的通知》。通知中要求,挂牌公司若存在接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等重大事件的,主办券商应当督导挂牌公司及时披露相关公告。已经接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但尚未披露相关公告的,主办券商应当督导挂牌公司在6月8日前披露。
本站新闻记者对照公告后发现,存在这一情况的公司不在少数,上述49家企业中,38家早已在2012年至2015年间就已接受IPO辅导,现在不过是按照股转系统新规“补发公告”。
“还是主要考虑到新三板的流动性和估值问题。”上述三板企业董秘表示,公司投资者受三板流动性不足情况的影响,对公司转板有一定需求。当时对于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也抱有希望,因此选择了拟IPO,现在终止挂牌进程对公司影响更大。
而2016年5月27日后开始计算辅导期的企业仅11家,分别为森达电气、三力制药、同信通信、蓝孚高能、拓新股份、才府玻璃、德安环保、蔚林股份、金丹科技、和顺科技、华信股份。其中也不乏能够进入创新层的优质企业。
某三板企业董事长拿出三板做市指数和A股上市公司泸州老窖的数据表示,整个新三板做市企业的日总体成交量甚至比不上泸州老窖一家A股上市公司。“这样的流动性不足以支撑企业对自身估值的诉求”。
对此,安信证券新三板研究负责人诸海滨表示,企业在初创期登陆新三板,很容易获得1亿元以下的融资。但优质企业在度过创业初期后可能会发现,以自身在新三板市场里的市值,进行大额融资十分困难。
诸海滨举出某家市值约在3亿元的三板公司解释称,该公司如果意图融资1亿元,则意味着需要稀释30%左右的股权。而同类型主板公司市值体量至少在30亿元以上,仅需要稀释3%的股权。
对于为何有不符合创新层的三板公司也谋求IPO,某南方大型券商新三板负责人表示,此类企业按现行新三板分层标准考核,大部分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符合纳入创新层要求,但由于所处行业相对传统,“营业收入连续增长,且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一条难以达标。“此类企业转主板是必然的选择”。
另一家北京地区券商新三板研究员也表示,目前的创新层标准在一些方面确实比创业板准入要求更为严格,但无法进入创新层的企业想要“转战”主板也很困难。而从目前来看,企业想要挂牌主板,“排队”阶段甚至需要两到三年,这段时间可用于公司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