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评深港通:将检验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胃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本周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布:“深港通相关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国务院已批准《深港通实施方案》。”同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共同签署深港通《联合公告》。预计港交所和深交所将用4个月时间完成深港通准备工作。
进入倒计时的深港通,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标志性事件。根据联合公告,与两年前的沪港通不同的是,深港通不再设交易总额度限制,同时沪港通总额度也将在公告之日起取消。国际投资者目前进入中国股市的渠道包括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沪港通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交易限额的制约。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说,深港通的启动和限额取消是中国数十年来金融市场开放进程的一个里程碑,同时可能标志着监管者继过去一年试图抑制股市波动性后回归自由化。
总市值3.2万亿美元的深圳股市是全球第七大市场。深港通开通后,全球投资者将有机会选择880只在深圳上市的股票,这些股票的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尽管只限于专业机构投资者,但高增长初创企业聚集的创业板也将开放。
深圳股市对于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在于,它是科技、制药和清洁能源等快速成长的中国企业上市交易的地方。相比之下,上海股市大多是国有银行和石油企业。一些基金经理希望借深港通买入中国最热门的科技行业的股票。深圳市场中将近20%是科技公司,这一比例远高于上海的4%。
对于一些投资者来说,深圳市场的开放使得他们可以投资于中国的“新经济”行业,这里将近四分之三的上市企业属于这些行业。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包括通讯设备生产商中兴、中国最大住宅房地产开发商万科、消费电子品企业TCL。TCL于2015年收购了惠普的Palm品牌。此外,高调竞购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的家电企业美的也在深圳上市。
《金融时报》的报道说,深港通是中国朝着市场开放迈出的最新一步,也将检验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胃口”。沪深股市合计位列全球第二大市场,其基准指数代表着7.4万亿美元总市值。虽然这不及标普500指数的19.7万亿美元,但超过了东京股市的5万亿美元。
这些举措可能还有助于说服MSCI最终将中国股市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过去三年,中国A股都被MSCI拒绝。追踪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资金预计达到1.5万亿美元。若是A股被MSCI纳入,可能意味着数十亿美元资金涌入中国股市,也将促使国际投资者认真对待中国国内市场。
《日经亚洲评论》的报道说,一些人认为启动深港通的时机是富有策略性的,因为它的宣布距离杭州G20领导人峰会仅有数周时间。报道援引分析师的观点说,此举不仅能够展示政府持续推进金融改革的决心,还为在季节性交易清淡的12月之前启动深港通留出充裕时间。
路透社的报道称,考虑到相对昂贵的估值和经济放缓,深港通的实际推出可能不会很快促使大量资金涌入中国股市。不过,中国大陆投资者将会庆幸获得了另一个多样化投资渠道。报道说,尽管上海和深圳股市今年迄今为止都下跌了大约12%,但深圳市场上的股票市盈率仍然较高,达到36倍。相比之下,香港市场的市盈率不到12倍。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则指出,深圳证券交易所是全球第二繁忙的交易所,甚至超过了美国的纳斯达克(Nasdaq)和巴兹全球市场(Bats Global Markets)。
深交所7月的股票交易额为1.2万亿美元。相比之下,当月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的交易额为1.27万亿美元,上海为7130亿美元。报道说,交易量较大意味着流动性充足,从而使得投资者更容易以心仪的价格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