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褐皮书:经济二季度出现反弹 服务业引领经济增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最新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经济在二季度出现了反弹,不过这一利好趋势能否持续仍在于中国能否推动进一步改革。
国际知名咨询机构China Beige Book International(CBB)最新发布的中国褐皮书报告称,二季度中国雇佣情况改善、服务业出现强劲反弹,服务业终于有机会在较长期成为支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来源,帮助经济从旧的工业驱动上转移。
“尽管这一表现难以重复,但如果这样的增长持续,说明中国在经济再平衡上有良好进展,并且说明服务业的确可以在政府解决制造业库存过剩的同时,支持经济增长”报告指出。
报告显示,二季度,中国的服务业回到引领经济增长的地位,不仅仅是服务业收入,雇佣、资本性支出和盈利都在第一季度的表现上出现改善,并且都好于国家数据。
根据报告,今年中国信贷扩张达到记录规模,并发展到建筑产业,根据调查数据,有43%的住宅建筑商报告称,二季度收入增长,较去年同期的33%大幅增加。此外,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表现也恢复强劲,二季度表现达到2013年以来最佳整体表现。
尽管在政府扩大投资的拉动下,中国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趋势,但在专家和机构看来,中国经济的前景依旧不明朗。
CBB首席执行官Miller对中国在二季度的积极趋势是否会持续提出质疑。他指出,中国经济处于长期增长放缓阶段,问题在于能否借助现有形势推动国内经济再平衡。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试图通过政府主导的“天量”信贷来对冲经济下滑过程中的“阵痛”,不过这也造成了中国杠杆率的飙升。
中国社科院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债务总额168.48万亿元人民币,全社会杠杆率为GDP的249%;而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去年末中国总体债务率高达GDP的254.8%。在巨额的债务中,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债务占比偏高。
高层已经注意到了高杠杆可能引发的问题。6月27日,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逐步降低企业杠杆率,有充分能力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Millerr指出,如果中国能够停止依赖债务驱动的增长和刺激,中国经济将会放缓,但是与此同时经济会再平衡,而他们将会使用刺激在再平衡过程中进行缓冲。此前,包括IMF在内的多家国际机构均对中国日益严重的债务问题表示担心。
“如果中国成功完成这一过程,中国经济增长会更加缓慢,但会更健康” Millerr称。
交银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学智认也指出,目前中国“去产能”的压力依然很大,这会严重影响经济增速。此外,包括杠杆率的提升和债券市场上违约事件的频出也应该引起重视。
作为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中国高层多次强调了“去产能”的重要性,不过这一过程的进展并不顺利。部分地方政府因为“去产能”可能导致的后遗症表现出某种进退两难的态度,一些省份甚至出现了“越减越多”的局面。
在褐皮书报告中,Miller强调,直到中国愿意就产能过剩和经济里的其他问题作出艰难的改变,否则中国能保持二季度所看到的回稳趋势仍值得商榷,而数据上也并没有迹象显示中国一直提到的应对产能过剩的政策有显著成效。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报告称,虽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平稳,工业生产下滑趋势有所遏制,财政收入也略有改善,但下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很大,需要充分兼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平稳运行的双重目标。
社科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指出,下一步关键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在明确改革框架的基础上,让地方大胆实践,发挥地方积极性。同时要加快制定改革的配套措施,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