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中国或放宽养老等服务业外资准入 专家:将成为中国贸易转型升级的“抓手”

中国或放宽养老等服务业外资准入 专家:将成为中国贸易转型升级的“抓手”

中国或放宽养老等服务业外资准入 专家:将成为中国贸易转型升级的“抓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以服务业为核心的对外开放路径正在逐步推进。

《经济参考报》在6月14日的报道中称,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领域有序开放,同时放宽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

据了解,商务部正在加快编制《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扩规模、优结构、增动力、强基础、促平衡”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思路。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制造业吸收外资同比下降3.2%,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进一步下降至28.8%,而服务业吸收外资则增长了7%,占比提升至70.4%。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对本站新闻表示,医疗、养老等产业的开放在中国的很强的现实意义,将会成为中国贸易,尤其是服务贸易转型升级的核心“抓手”,未来服务贸易的开放也会更多的尝试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

从此前发布的信息来看,高层已经关注到服务业的开放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早在2015年5月,经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成为了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将在三年试点期内率先推动科学技术服务、互联网和信息服务、文化教育服务、金融服务、商务和旅游服务、健康医疗服务等六大重点领域扩大开放,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今年5月28日举行的京交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高峰论坛上,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强调,中国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服务业为重点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虎城指出,中国将建立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积极探索适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管理体制、促进机制、政策体系和监管模式,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服务贸易领域深化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据了解,北京市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推动服务业双向互惠开放,在更广阔的空间发挥北京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外,首批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近期有望发布,或将率先在京津冀地区推广。

有专家指出,作为服务业开放综合试点的北京市重点在教育、养老、互联网等六大领域开展开放试点,这将与自贸试验区、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共同构成服务业对外开放试点的“三驾马车”,形成“十三五”时期中国服务开放的总体布局。

尽管有关部门正在着力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但由于国际竞争力较弱、创新能力差,服务业的开放仍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民政协报》曾援引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学圻的话称,过去中国外贸服务业发展非常落后,体系也不完善,不适应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外资企业往往自带服务进入中国,这也造成30年来中国外贸经济空有庞大的出口规模,但出口整体效益并不高。

“现阶段首先要做的,就是以服务贸易为重点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分析称。“当前国人到海外旅游、做健康体检、求学等已经相当普遍。“十三五”期间,应该在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双向市场开放方面有所突破”。

白明也在采访中称,过去中国对包括教育、养老等服务贸易的发展不够重视,接下来需要积极从国外引进资金和先进的管理体系,来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进步,实现优势互补。

他还表示,中国的服务贸易要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最重要的是要在实现有服务贸易基础上,大力拓展此前涉足较少的行业和领域,例如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服贸领域“发力”,从而实现高端化。这一方面能够推动国内经济的转型,也能让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