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专访】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土耳其政局非常不明朗 不排除再次政变

【专访】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土耳其政局非常不明朗 不排除再次政变

【专访】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土耳其政局非常不明朗 不排除再次政变

2016年7月26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民众组织大规模反政变游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7月15日发生在土耳其的政变已经过去了两周,但此后引发的大规模清洗行动并没有结束的迹象,还在继续冲击着土耳其的各个公共领域。

在28日举行的最高军事委员会会议上,土耳其总参谋部称有8651名武装力量成员参与了政变,占到土耳其武装部队人数的1.5%。当局在当天还解除了1684名武装力量人员的职务,包括149名将军。

这两周来,已经有近1.6万人遭到拘捕,其中包括记者、老师、公务人员和军人。

西方国家媒体开始纷纷就大规模批捕指责埃尔多安,称他在进行“政治镇压”。面对越来越多的批评声,埃尔多安坚称将继续清理系统中的“病毒”。

土耳其今后会走向何方?这场政变揭露了土耳其什么样的政治生态系统?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接受了本站记者的专访。

政变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

李绍先:这场政变比较复杂,现在有三种说法。

一种是土耳其政府的说法,在美国流亡的伊斯兰宗教领袖居伦(又译为葛兰)所策划,由土耳其内部的居伦支持者实施的。但是从各方面接受程度来看,这种说法比较牵强,我也不太认同。居伦在军队中的影响力是有的,但并不大,土耳其军队更多是一种世俗的力量。历史上,土耳其军队就是国家世俗方向的坚定捍卫者。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政变是埃尔多安自导自演,是场苦肉计。现在有报道称,政变后进行清洗的名单其实早就准备好了。

第三种说法比较传统,实际上是延续了历史上的举动。发动政变是为了捍卫土耳其发展的方向,是对埃尔多安政府的不满,这也是历史上军人干政的延续。但认同这种说法的还比较少。土耳其的这场政变有很多疑点,比较诡异,详细的内情在一段时间内还会扑朔迷离。

但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三种说法,是军队在政治上干政的延续。

军队在土耳其政治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李绍先:在土耳其近代历史上,军人干政是得到了民众认可的。在21世纪之前,宪法就明文规定军队是捍卫国家世俗化方向的力量。

土耳其军队曾经有过4次比较成功的政变,分别是1960年、1971年、1980年和1997年。其中,1960年和1980年两次是军方首脑直接接管了政权,后来迫于多方压力又还政于民;1971年和1997年这两次虽然军方没有直接接管,但却推翻了政府。

在21世纪以前,基本上军队是循环往复,几乎每隔10年有一次政变。进入21世纪以后,军队不是没有干政,2003年和2007年两次都出现了很明显的政变苗头,特别是2007年。而2007年那次和1997年隔了10年,这正是一种延续。

在2007年,军队对埃尔多安的副手、竞选总统的居尔发出了警告,称居尔不能担任总统,要求他退出选举。但最后居尔依然当选了土耳其总统,而军队并没有发动政变。这主要是军方在事态发展过程中发现老百姓并不支持军队的做法,因此最后放弃了政变。从2007年到现在又过了10年,按照这个历史轨迹来看,军方再次冲动不是没可能的。

但是这次和历史上军方发动的政变又有明显的不同。

以往,军方政变或者有政变图谋之时,都是由军方最高层所发动的。上个世纪的4次政变中,基本是由总参谋部号令,接着军队一起行动。但这次并不是最高层发动,而是军队的中层军官。

除此之外,按照土耳其此前的惯例,军队政变如果想要成功,国家需要处于危难时期,而民众也全力支持军方的行动。但这一次,民众并不支持政变,相反是在第一时间上街游行围堵,反对政变。

因此这次是军队中的部分势力想要裹挟高层进行行动,但是历史上政变成功的两个条件都不具备,所以政变必然要失败。

为什么军队中会有人对埃尔多安不满?

李绍先:埃尔多安所创立的正义发展党于2002年上台,上台后每届都在选举中获胜。土耳其实行议会制,总统并没有实权。于是正发党上台后,到2014年之前埃尔多安一直都担任总理。

但是按照法律规定,连任三届总理的埃尔多安将不能再继续出任总理,于是在2014年,埃尔多安参加了总统竞选,并最终当选土耳其总统。

虽然是总统,埃尔多安却牢牢控制着执政党,大权在握,对总理进行遥控。最近一年多来,埃尔多安一直在谋求修改宪法,将土耳其的议会制改为总统制。在他的推动下,土耳其的选举已经从议会选举总统改为了全民直选总统,为实现总统制做了大量的准备。

他的这一做法已经遭到了土耳其国内和西方国家的批评,指责他想要搞独裁,成为“新苏丹”。在埃尔多安巩固自己的权力的时候,土耳其也狼烟四起:对内,面临恐怖主义威胁、库尔德人的问题越来越成为政府的心腹大患、再加上大量涌入的叙利亚难民;对外则树敌无数,还出现了去年击落俄罗斯战机的事件。

除此之外,在2007年军方的政变未遂之后,埃尔多安加强了对军方的整肃。特别在2010年,和当年政变相关的100多名将官都遭到了逮捕,包括前总参谋长,也就是军方的最高首领。军方内部对他的不满情绪很大。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环境下,我个人认为军队中的一部分人觉得这是一个好时机,发动政变会得到民众的支持。

埃尔多安势力的壮大是否代表着伊斯兰政治力量在土耳其的回归?

李绍先: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瓦解之后,凯末尔在1923年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开始推行西化、世俗化。凯末尔初期的西化改革是非常残酷的,拒绝西化的民众甚至会面临被处死。凯末尔时期,由于抵制西化改革,数以十万计的土耳其人死于镇压。

凯末尔去世之后,军队开始作为中间势力捍卫世俗化改革的成果,确保世俗化的方向。但尽管如此,由于穆斯林占土耳其人口的绝大多数,凯末尔之后,该国不可避免的开始缓慢向穆斯林传统回归。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60年代。

军队之所以在1960年发动政变就是因为当时土耳其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伊斯兰化倾向。伊斯兰化的趋势在土耳其是长期存在的,到埃尔多安上台之后,只是明显加强了这种回归的势头。现在去土耳其都可以看到,在公共场合戴头巾的人越来越多,整个社会风气向保守化回归。

回归伊斯兰化是土耳其的必然趋势,但加速回归也与埃尔多安密不可分,因为正发党就是带有伊斯兰色彩的政党。

但埃尔多安之所以依然受欢迎最主要还是因为土耳其的经济出现了大幅度增长,人均国民收入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翻了近3倍。

埃尔多安会不会终结代表世俗化制度的“凯末尔主义”?

李绍先:现在不能说埃尔多安就是要赤裸裸的颠覆凯末尔革命的成果,废掉土耳其的世俗化。埃尔多安是一个老牌政治家,一方面他确实是伊斯兰主义者;过去西方还有观点认为正发党是原教主义的政党。

另一方面,他也是政治上的老油条,非常务实。他并不去触动土耳其的世俗方向,坚持让土耳其尽快加入欧盟,他也很享受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以及西方盟友的定位。

也正是因为他的务实才能让土耳其经济出现大幅度增长,因此不能简单的说他会终止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

但毫无疑问,政变对埃尔多安非常有利,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扩大权力基础、打压政治上的对手。

土耳其前景堪忧?

李绍先:目前埃尔多安的清洗行动主要有两个方向——军队和居伦。土耳其在当地时间28日举行最高军事委员会会议,这个会议本来应该在8月初举行,现在因为政变未遂事件提前召开。会议对军队人事进行大幅度调整,换上支持埃尔多安的军官。

除了军队之外,对埃尔多安构成最大威胁的就是居伦。2013年是个转折点,当年居伦发动他的支持者挑战埃尔多安,指控埃尔多安的亲信、家人涉嫌贪腐,曾一度动摇了埃尔多安的地位。

而居伦在土耳其的势力主要集中在媒体,包括大型报纸、电视台、电台;在教育界有上千所学校,包括培训学校、大学、中学;还有公务员队伍,包括政法机关工作人员、法官、警察等。

这两年埃尔多安已经加大了清洗力度。此次政变后清洗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司法机构,关闭了大量的学校,开除了上千名法官和大学老师。

这些整肃毫无疑问将加强埃尔多安的执政地位,但在国内他还可能会面临反弹。土耳其有些朋友认为土耳其军方可能还会发动政变,我认为不能排除这种可能,不能因为这一次政变失败就小看了军方的影响力。

所以土耳其在近期内形势将比较动荡,还会出现一些决定性的情况。埃尔多安将继续进行清洗,但清洗必然会引来反弹,整个土耳其还将处于一种不明朗的状态中。

但是从总体来看,政变不会颠覆土耳其的整体发展方向,只是在近期将面临诸多挑战。再加上恐怖主义威胁,如果土耳其在未来一两个月还是处于这种高度的不确定状态的话,将会给恐怖组织提供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