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摄影 > 原创作品: 【布拉格】卡夫卡的城堡

原创作品: 【布拉格】卡夫卡的城堡

英国诗人奥登这样评价“就作家与他所处的时代关系而言,卡夫卡与我们时代的关系就像但丁 莎士比亚 歌德与他们的时代关系。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卡夫卡可以说是最早感受到20世纪时代精神特征的人,也是最早传达出这种特征的先知。所以从文学的角度理解我们这个20世纪,卡夫卡是第一个无法绕过去的作家。这种重要性可以说在今天已经成为文学界的一种共识。

1883年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此后的一生中几乎没有离开过故乡,在布拉格大学读法律,以后在一家保险公司当职员,文学创作只能是算他的业余爱好。1924年(41岁)去世,生前只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重要的三部长篇《美国》、《审判》、《城堡》还有其他短篇都是他死后出版的。卡夫卡的创作生涯堪称是一种纯粹的个人写作状态。他的写作,不是为了在媒体发表,不是为大众,也不是为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群体,而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个人写作。但正因如此,卡夫卡才可能更真实地直接面对生命个体所遭遇的处境,写出人的本直的生存状态,并最终上升为一种20世纪人类的生存状态。这种个人写作的方式与状态首先取决于他的生平经历,尤其取决于卡夫卡的性格。卡夫卡的性格是一种极端内敛型的性格,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典型的弱者形象,容易受到伤害,不喜欢与外界打交道。

他在去世前的一两年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地洞》,小说的叙事者“我”很奇特,是个为自己精心营造了一个地洞的小动物,但这个小动物却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充满了警惕和恐惧,“即使从墙上掉下的一粒砂子,不弄清它的去向我也不能放心”,然而,“那种突如其来的意外遭遇从来就没有少过”。这个地洞的处境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现代人的处境的象征性写照,意味着生存在世界中,每个人都可能在劫难逃,它的寓意是深刻的。有评论家说卡夫卡正是他的地洞中的一个小老鼠。卡夫卡写《地洞》时肯定把地洞想像为自己的生存方式。

“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带着纸笔和一盏灯待在一个宽敞的、闭门杜户的地窖最里面的一间里。饭由人送来,放在离我这间最远的、地窖的第一道门后。穿着睡衣,穿过地窖所有的房间去取饭将是我惟一的散步。然后我又回到我的桌旁,深思着细嚼慢咽,紧接着马上又开始写作。那样我将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啊!我将会从怎样的深处把它挖掘出来啊!”这段话出自卡夫卡给他第一个未婚妻的一封信,可以看做是他真实心理的表白。

卡夫卡在1911年写的一则日记谈到了他的名字的意思:“我的名字叫卡夫卡Kafka,这是希伯来语,它的意思是穴鸟。”这种地窖中的穴鸟般的生存方式不仅仅显示了卡夫卡封闭内敛的性格和生活形态,对小说家卡夫卡它更象征着一种与世俗化的外部世界的生活相对抗的一种内在生活方式,或者说一种内心生活,一种生活在个人写作中的想象性的生活。

卡夫卡说:“生活就像我们上空无际的苍天,一样的伟大,一样无穷的深邃。我们只能通过‘个人的存在’这细狭的锁眼谛视它;而从这锁眼中我们感受到的要比看到的更多。”

  • 原创作品: 【布拉格】卡夫卡的城堡

  • 原创作品: 【布拉格】卡夫卡的城堡

  • 原创作品: 【布拉格】卡夫卡的城堡

  • 原创作品: 【布拉格】卡夫卡的城堡

  • 原创作品: 【布拉格】卡夫卡的城堡

  • 原创作品: 【布拉格】卡夫卡的城堡

  • 原创作品: 【布拉格】卡夫卡的城堡

  • 原创作品: 【布拉格】卡夫卡的城堡

  • 原创作品: 【布拉格】卡夫卡的城堡

  • 原创作品: 【布拉格】卡夫卡的城堡

  • 分页阅读: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