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四川人用动物血和泥建碉楼,炸药都无法炸毁,成中国碉王
华夏民族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劳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从那一堵堵高大的古城墙,到横亘于山脊之上连绵不断的万里长城,无不成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我们时常在抗战剧中能看到各种碉堡,它在近代战争中是非常重要的防御工事。最让人铭记的要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事迹,曾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勇向前。或许你不知道,这个碉堡也是中国人发明的,它的鼻祖就在四川那群山峻岭之中。我今天就要来说一说世界建筑史上的明珠“石碉”。
石碉,顾名思义用石头筑成的碉堡。在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石头在这里展现出了让人惊叹的力量,一块块的大小石头被垒叠起来,变成墙、变成堤、变成房子、变成一座座高耸于险峻山岭中的石碉,这是金川嘉绒藏族人的智慧,这是中国人对丰富战争艺术的杰出贡献。
石碉的功能有很多,主要分为五大类:官寨碉、军事防御碉、通讯预警碉、界碉和风水碉。军事防御碉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主要建于村寨旁、交通要隘、关卡等地。石碉也成为四川阿坝州崇山峻岭最为显眼的建筑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些石碉用当地山上所产的石片累砌而成,石碉形状一般为四角、五角、六角,八角等,高度大多在20米到30米之间,这其中少数碉高过40多米。碉内底层一般用于储藏备战粮食物资等,二层以上布满了瞭望孔和射击孔,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极好的防御工事。
“马尔邦”在嘉绒语中的意为“不结冰的地方”。据记载,马尔邦关碉所在区域为东女国(西游记中女儿国的原型)遗址所在地,所以这马尔邦关碉为东女国遗址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东女国消失后,成为了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的小官寨碉。
上个世幻六十年代,在那场大规模的土地改造中,有人试图用几十公斤炸药将其炸毁,用石碉上的石材来作田埂的基石。然而炸了两次,仅在马尔邦关碉的北角炸出一个窟窿。300多年的风风雨雨,面对地壳运动等自然灾害和战争等人为破坏,它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依然气势宏伟,高耸挺拔,这体现着金川先民坚强不屈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