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三德范
章丘-三德范古村
章丘三德范古村,堪称是中国北方民俗生动而真实的民俗大典,今天斩云剑带你走进三德范村一个普通的人家,当年《齐鲁电视台》在王大爷家的院落里拍了三天“寻找最美乡愁”的纪录片。今天斩云剑重新走进这个看似朴素却带有厚重历史的王家大院。
【这是村子中间保存完好的玄帝阁】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摄影经验的摄影师,笔者已经走过了初期摄影的捕捉影像的基本要素,在三德范村,我开始对三德范村每一条街道扫街,大街小巷处处彰显着这座古村的与众不同,整个山村安谧,偶遇小车从大街走过,也带着一些现代文明的喧哗之后,随之安静。
在村里,我遇见了多位80岁以上高龄的老者,他们耳不聋、眼不花,善健谈,易沟通,知识渊博,不像被深山阻隔的胸襟和眼界。谈到三德范村的历史,他们更是侃侃而谈,那阵势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鉴于时间原因,我匆匆聊了几句,暗自惊叹这个村庄竟然是长寿之地,时不时有拄着拐杖的老者从身边走过,说已经96岁了的古稀老人了。
在儒家学堂的拐弯处,我还遇见了今年77岁的王大爷,他是一名理发师。非常友善好客的王大爷看我背着包带着相机,老远就招呼我到他家坐坐。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王大爷是一位十足热爱生活的老人,一进门就看到半壁土墙上有一处假山造景的画面,对于生活和日子的热爱和歌颂,王大爷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岁月的厚重和点滴之爱。
这是一座看似简单的四合院布局,正屋、西厢房、南厢房和东厢房连着过间和大门,面积不大,一院子的花树表达出大爷一家人精神上的富足,当王大爷给我讲出他这个家是爷爷的爷爷盖得,突然让我感觉这座院子久远的历史。厚重得不单单是记不住的时间里程,更多的是三德范村悠久而漫长的历史有着许多的不简单。
如今的王大爷和大娘有三个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在文祖镇上工作,周六、周天休班的时候带着孩子回家看看老人。平常都是王大爷和大娘在这里居住。
在王大爷家里我参观他的理发室时,凭着我职业敏感发现了一副老照片。这是一张发黄的老照片,一看就是当年演出的照片。大爷告诉我,这是他29岁的时候扮演的五音戏《王小赶脚》的二姑娘时的扮相,当年山东省省长梁步庭省长邀请村里的五音戏剧团去济南演出。
三德范村子里,一百年前就懂得如何防洪,这是在玄帝阁大街上设计的防水沟,你能看懂吗?对面那是大街有雨水可以顺坡留下来到对面的河里。
王大爷给我讲他当年演出的情况,满脸兴奋一一道来,这故事就像在昨天刚刚发生一样,包括他骑得那个毛驴的制作过程,都历历在目。当年制作的这个坐骑毛驴也是村里的一个大师级的人物,制作精良考究,关键是摇头摆尾活驴活现。
东北人说宁舍一段饭,不舍二人转。而三德范村的村民当年喜欢周姑子戏也是相当的酷爱,王大爷说,他家里还有感冒生病的孩子打着针,也阻挡不了他听见锣鼓敲起来的往外窜的劲头。
当年的王大爷对五音戏的喜欢已经渗透到骨子里,那个年代的岁月,在精神生活一度茫然和匮乏的大环境下,人们还是如此的热爱周姑子戏,可见,文祖这块被群山包围的大山里,藏着一群高过生活清贫的精神领袖级的农民。
他们骨子里对五音戏的酷爱,也表达出文祖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农民对生活的高涨热情和发自肺腑的民间讴歌,是一种渊源流淌的精神,响彻大山内外。
短短半天三德范采访行程很快结束,临走之前,我给王大爷拍了照片,并邀请大娘一起合个影,举着当年王大爷骑着毛驴演出的照片随着相机“咔嚓”一声的定格,透过相机镜头,我仿佛看到了时光又拉回了四十年前,那个时候的大娘年轻貌美如花,一对麻花辫子随风摇曳,大爷也是一枚帅小哥,29岁的青春恰逢爱情花开,是一副山里最美的画面,锣鼓为他们的爱情送出了最响亮的祝福,那个时候的爱情甜的一定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