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清运的“玉山石柴”
2006年成为第一位在国外院校担任院长的华人建筑师马清运,15年前回到家乡开始了让建筑落地乡村的实践。
马清运的家乡在陕西蓝田,这个位于秦岭北麓的县城以前出产猿人和玉石,现在则出产贫穷—当地人都说,蓝田现在是西安最穷的县。马清运看到小时候美丽的蓝田现在“长歪了”,从山脚一路上山都是粗糙的空房子,不免觉得揪心,他希望能以自己的能力做点事。
“大批人随着趋势进入城市,从城市换来钱,用钱来盖房子,房子越盖越多,环境越来越差,尊严越来越低,土地生产能力也越来越低。我选择先从土地开始,用创造力改变土地生产能力,用新的知识比如酿酒,和其他工作,改变生产力,建立土地的尊严。”马清运坐在自己设计的别墅“井宇”后院里,头顶就是四周墙壁框住的天空画卷。
(建筑师马清运和小猪短租联合创始人王连涛坐在“井宇”的后院)
他发现蓝田这个地方的山丘地形竟然和法国古老的葡萄酒产区勃艮第很相似,因此从2000年起在蓝田开发玉川酒庄,培育当地的葡萄酒产业。
(当地风貌)
现在这里有满山坡的葡萄园,当地不少农民也加入了葡萄的种植,相比种植小麦等传统的农业劳作,参与葡萄酒产业有更高的回报。而现在这里产的葡萄酒已经成为大城市一些高端酒店的特供。
(一排排的葡萄植株)
(已经结出的青色小葡萄)
在“玉川酒庄”,可以看到葡萄酒的生产流程。葡萄在这里压榨、发酵、贮藏,在或新或旧的木桶里等待时间的酿造。
(进行压榨和发酵工序的铁桶)
(酒窖)
酒庄有一个可以接待客人的玻璃外墙的房子,里头的每间客房都有独特设计,楼梯通往乘凉的露台。
(酒庄玻璃房子的露台)
就像用当地的土壤、当地的人们来进行更高技术的生产,马清运也是用当地的材料来完成一个带有新思想的建筑。比如被外国媒体广泛关注的“父亲的宅”。马清运在1999年有了为父亲盖一座房子的想法,这座房子就是“玉山石柴”,在国外被称呼为“父亲的宅”,于2004年完工。
(“玉山石柴”外观)
(“玉山石柴”内部场景)
这座石头房子的石料都来自当地的清峪河,被雨水打湿的时候色泽各异,非常好看。据说在收集石料的三年中,来到村里常能看到村里人背着石头上山的情形。建造方根据设计好的石头大小模型,从村里人带来的石头里挑选。但把圆石头砌成高墙很不容易,据说工程一开始墙就到了三次,直到最后完工,“玉山石柴”成为了体现传统石墙砌筑和混凝土框架的典范建筑。
马清运的理念就是“用传统来颠覆传统”。比如“井宇”的墙面,砖头是当地工厂烧的,工匠是当地请的,但砌筑的方式是特殊设计的,颠覆传统的空斗墙,用实心的构造建造,沉重非常好,因此墙也砌的格外高。
“井宇”后院里的四面墙高的只能让人看到天空,这种设计思维是不存在于农村的传统里的。当地农人习惯在自家院子里看到地平线,看到山丘。但在“井宇”里,人能看到一个抽象的画面—由墙围成的画框,画里是日头划过、斗转星移的天空。
“他用他自己的手、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技术,完成了反传统东西。”马清运说。
(“井宇”外观)
马清运的“玉山石柴”无疑与当地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比如促成了对建筑材料生产的需求,促成了对工匠和葡萄种植员工的需求,在建筑完成后给当地建造者带来激发,在外界有人特意前来参观这些建筑的时候,给当地人带来自豪感,可能这些微小的变动都会让这个地方慢慢变得不同。
现在马清运和国内分享型短租平台小猪短租合作,把这些建筑放上平台变成对外分享的短期住宅,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外界的人来到这个村庄,与这个地方发生一些互动。
现在村里有很多人占着宅基地,盖了没人住的空房子。马清运正计划让西安的画家、艺术家朋友来蓝田租这些空房子,做一些改造,和他一样成为田园创客。